<td id="cge46"><option id="cge46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able id="cge46"><option id="cge46"></option></table>
  • <noscript id="cge46"></noscript><td id="cge46"><rt id="cge46"></rt></td>
    Language CN ▼

    今后養雞設備如何跟上高速發展的工業4.0——專訪廣州廣興集團董事長賴成幕

    發布時間:

    2017-08-21 00:00


    如今,以物聯網系統與智能設備技術為代表的工業4.0在德國已經超越試驗階段,智能抓取模塊、人機協作等一些先進技術開始在實際應用中創造出實實在在的價值 。在中國,智慧城市、“中國制造2025”強音奏響,智慧經濟、智慧產業、智慧養雞、智慧食品、智慧生活浪潮紛至沓來,帶著新時代的愿景,亦帶著企業家的創新追求 。

    目前,中國家禽養殖設備制造離工業4.0還有多遠?將來,自動化與智能化家禽養殖設備產業在中國將沿著怎樣的軌跡發展,立體籠養又有多大可為之處?為了解開這些疑慮與困惑,《國際家禽》雜志記者新近專訪了廣州廣興牧業設備集團有限公司(下稱“廣興集團”)董事長賴成幕。

    11

    《國際家禽》:“中國制造2025”、“中國創造”、“工業4.0”已引起諸多行業關注。依您的判斷,中國家禽養殖設備行業的整體水平目前處于什么階段?離工業4.0或智能化還有多遠?

    賴成幕:從我個人角度來看,目前,中國養殖機械行業發展參差不齊。如果說要達到工業4.0,除了自動化的生產裝備之外,還需要一個高端的農場企業管理系統,或者企業資源計劃(ERP)系統來配合管理。

    對于我們中國的農場來說,在飼養設備方面達到工業3.0(自動化)層次的也有,比如說我們承接的北京德青源、華都峪口禽業和吉林金翼等幾百萬只以上規模蛋雞項目, 從設備結構和設備控制角度來講,已經達到了工業3.0甚至是更高的水平。

    目前,在我們中國,雖然制造養殖設備的廠家很多, 但更多的廠家是從自己的觀點出發去考慮,他們認為養雞、養豬的設備很簡單。其實,這種觀點是基于以前散戶的飼養需求。在中國市場,散戶的飼養模式其實已經開始洗牌。因此,養殖設備的廠商不能只提供滿足散戶需求的、比較簡單的設備。從中國的養雞行業來看,現在凡是規模化養殖(蛋雞存欄大于20萬只;肉雞出欄大于50萬只)特別是大型規模化養殖,比如說,家禽存欄50萬只規模以上的農場都比較注重提升自動化與現代化水平,而家禽存欄5萬只以下甚至是幾千只的小規模農場,在自動化設備、現代化裝備的配置方面相對比較滯后。

    《國際家禽》:請您談談廣興集團在養雞設備在自動化、智能化方面的進展情況。

    賴成幕:我們現在生產的產品,無論是產品的結構技術還是通風控制技術和設備技術,都是完全可以和歐美同類產品相媲美的。去年,我們為日本的一家存欄150萬只蛋雞的規模農場提供了全套自動化設備,每棟養殖達到15萬只。

    就我們自己的企業而言,目前正在向工業4.0方向邁進。可以說,我們還在努力的過程中。在加工裝備方面,我們做了大量的完善工作。現在,設備的加工自動化程度已經相當高了,我們也正在研究開發高端的ERP管理系統。如果系統和工廠的加工裝備完美結合起來,我想我們這幾年就能達到“3.5”左右的水平。工業4.0的實現還是需要一個過程的,這不能只喊口號,要做很多實際的工作。

    通過幾十年的努力,我們現在的設備水平和功能完全達到了全自動化。從這種發展看來,我們經歷的20多年也是從很簡單的設備開始。如果按照工業4.0的角度去分析的話,我們的產品已經全部實現了“3.0”。但是,我們的設備交付到農場以后,還涉及農場的管理系統。農場的系統是否達到工業3.0或工業4.0,這需要看實際情況。

    《國際家禽》:您覺得,在中國市場,養殖設備制造企業怎么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動化、智能化?

    賴成幕:我們從自己的制造企業來講,要實現工業3.0或者工業4.0,我們把它分做兩個部分。一部分是硬件,就是機械裝備,還有工業廠房要配套;第二,看是否達到無人操作,我的看法是未必。

    比如說,我們的一臺加工機器,原來的這個工件需要24個工序完成,需要24個工人同時操作;現在,我們用一臺先進的數控裝備就可以實現無人操作。但是,如果我們都實現無人操作的話,我們的產業工人就很難找工作。

    因此,目前我們還是采取“兩條腿走路”:第一,我們要能夠解決產業工人的工作問題;第二,我們不會一步到位實現全自動無人操作,因為我們目前的人工成本還不像歐美國家及日本的那樣貴,有些環節我們使用工人來操作還是合算的。

    從工人角度講,我們可以把24個人的工作壓縮到1個人,而特別困難和繁重的人力工作使用機器來代替,這對工人來說是件好事。從產品方面來看,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質量,24個工序有24個人同時操作,每一個工序上的人都有可能出現質量問題,但是如果把這些復雜的工序融合到一臺自動化機器中去,人為出現質量失誤的機會就少了,質量就提高了;如果把24個人的工序壓縮到1個人,成本也大大降低了。所以,我們發展工業4.0也好,開發ERP管理也好,目的就是降低成本并提高產品質量,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。

    《國際家禽》:中國工信部、農業部、發改委三部委聯合發布的《農機裝備發展行動方案(2016-2025)》提出,重點發展立體散養自動化養雞裝備。在您看來,這樣的裝備在中國的應用前景如何?肉雞籠養將來會不會被立體散養替代?

    賴成幕:立體散養方式比較多,有一種是籠養的雞可以放出來活動,這實際可以說是福利籠養。現在,歐洲的福利籠養也面臨土地資源緊缺等方面的挑戰。比如說,在荷蘭,有給蛋雞建的“運動場”,就是一個圓形的雞舍,里面只養了3萬只雞。

    對于福利籠養,我覺得,在飼養技術和設備技術方面不是問題,我們可以做出福利籠養的設備,但究竟能否在中國推廣,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而是需要一個過程。與此同時,我們還要研究在歐洲可行的模式被引到中國之后是否可行。

    我的觀點是,我們需要根據我們的國情來做,福利籠養我們可以去嘗試,做實驗。對于福利籠養與傳統的飼養方式,我們需要對比一下飼養效益,畢竟中國人口眾多而且土地資源緊缺,福利籠養的成本有多大,在中國是否可以接受,這些問題需要考慮清楚,因為養殖企業不賺錢是不行的。

    比如日本,有很多優秀的技術和經驗,但目前卻沒有提倡養雞的福利化,因為日本的土地資源比中國更加緊缺,沒有充足的土地資源可用來養雞。目前,中國每棟雞舍間距留10米以上,日本每棟雞舍間距有1.5米的,更多的雞舍間距是3米。

    從我這么多年和國外客戶的接觸情況來看,我覺得今后養殖設備的發展,自動化和智能化是要放在首位的,比如說,我們現在設備的控制系統已經和互聯網結合起來, 用戶出差或在外時,可以打開他自己的手機,就可以看到他的雞舍今天每一棟的雞產了多少蛋,吃了多少料,現在的溫度是多少,通過飼料、產蛋、喝水和通風等因素,可以分析雞群是否正常,系統運行是否正常,這是一個智能化的過程。

    所以說,智能化顯得很重要。總的來看,今后的設備發展是朝著高質量、使用壽命長、集約化、自動化、智能化的方向發展。至于福利養雞,應該說未來的10年,我們還需要逐步探討。

    《國際家禽》:廣州廣興集團這些年為大連韓偉、德青源、圣迪樂、峪口禽業、金翼蛋品、日本鈴木以及東南亞等地的企業提供過蛋雞養殖設備。這當中,您印象較深的案例有哪些?

    賴成幕:在這些客戶中,我覺得德青源是非常突出的。今年,德青源與中國財政部、國務院扶貧辦、國家開發銀行聯合推出金雞產業扶貧計劃,計劃從2017年~2020年在全國100個貧困縣開展金雞扶貧計劃,帶動200萬人脫貧。

    德青源為這些項目選定了廣興集團的養殖設備。因為從1992年到現在,德青源的養殖項目所使用的設備都是廣興集團的設備,其中包括2002年我們為德青源300萬只的蛋雞項目提供的8層層疊式蛋雞飼養成套自動化設備。

    根據德青源和貧困縣簽訂的項目合同約定,養雞設備的使用壽命要超過25年。25年的使用壽命要求,采用一般鍍鋅板材料制造的設備沒辦法實現。即使歐美的同類產品, 在東南亞市場的使用壽命也不超過10年,而我們采用熱浸鋅工藝技術制造的養雞設備在東南亞市場可以超過20年,在我們中國這樣的氣候中,正常使用壽命達到25年是沒有問題的。

    《國際家禽》:在對關鍵技術、細節或標準要求等方面,中國、日本及歐美國家的蛋雞養殖企業差別大嗎?

    賴成幕:目前,廣興集團的養雞設備有很多是用來出口的,我們對國外的發展情況也非常了解。比如東南亞的家禽業,10年前大多是散戶養殖,設備也比較簡陋,而現在自動化養雞設備應用已經很普遍了。

    其實,不同的市場對產品要求有一定差異。從設計角度而言,歐美的技術水平是不能否認的,特別是德國,其創新水平在世界上是領先的。而日本市場對設備的功能要求特別高、非常精細化。在中國,很多大型養殖企業對飼養設備的自動化、智能化功能要求也很高,但是對很多小型養殖戶來說,這些功能可不用就不用了,這樣可以節省資金。

    目前,中國的一些小客戶會先定一個目標,把價錢定好了再去談配置。這樣的話,許多好的配置需要較高的成本投入,既然價格已經訂好了,就只能舍棄這些好的功能。而日本的客戶會首先把需要的技術要求羅列清楚,最后才去商談價錢。

    《國際家禽》:29年的歷程,走過了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,見證了中國設備制造業及家禽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。這些對于廣興集團來說意味著什么?對您個人而言,更多的是心系家國情懷還是追求企業家精神?

    賴成幕:今年是我們公司開始進入畜牧機械行業研究的第29個年頭。在我們公司成立之前,我在廣州市的一個地方國營單位工作了4年。也就是說,我從事畜牧機械這個行業已有33年。因為我本身從事技術研究的工作,現在雖然做管理工作,但技術研究仍是我的一個愛好。

    一路走來,確確實實有很多的喜悅,也有很多的艱難困苦。講到這個問題,其實有很多感慨。這29年來,我們經歷過許多的難關。在1997年、1998年的金融風暴肆虐的時候,我們很多出口到東南亞的產品都處于停止狀態,工廠也基本停產。

    當時,有些干部提出,不如把一些工人辭掉,精簡人員。但我考慮的是,如果把工人全部都辭掉,我們的工廠和車間就會很快荒廢,如果那些信任廣興集團的客戶想來訂貨,看到這樣的情景又會怎樣考慮?即使有客戶下單,我們又到哪里找熟練的工人來生產?因此,我認為把工人辭退掉就意味著倒閉。也正因為如此,我確立了兩大策略:

    第一,工人不辭退,號召大家勒緊褲腰帶渡過難關,每人發300塊錢的伙食費。結果,大家真的齊心協力,沒有人放棄。

    第二,沒有生產任務,我們就開始準備 ISO認證,全公司進行整頓、學習。我們的產品質量從那時候開始提升了一大步,整個企業的質量管理提升了一大步。

    當年9月份,我們就通過了ISO9001的認證。同年底,我們參加了在廣州舉辦的中國家禽交易會。通過這次交易會,我們和臺灣的一個客戶建立了合作關系,我們負責生產,他們負責銷售。這樣,到了2000年,我們基本恢復了元氣。

    之后的17年來,我們加快了發展步伐,2006年我們建設了廣東新豐生產基地,占地286畝。2012年我們又建設了河北邯鄲廣平基地,占地288畝。現在,我們是擁有5家公司和3個生產基地的集團化企業,是少數能自行研發和制造全自動化蛋雞飼養設備、中央輸蛋線和雞蛋自動分級包裝機械的集團化企業!廣興集團的產品已銷往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,為企業的發展、民族的振興和國家的富強而不懈努力。

    發展到今天,從這樣的歷程中,我最大的體會就是:要團結,要堅持,要努力,要有信心!現在,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接班人的選拔和培養。這是全國所有民營企業家都面臨的一個問題,而怎樣選拔和培養好接班人,是當代企業家要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。這十幾年來,我著手培養了一個全方位的管理團隊,他們都是本科、研究生畢業的年青人。通過十幾年的培養,他們進步很大,現在都能獨當一面了,希望他們能延續廣興精神,為企業的發展、民族的振興、國家的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

    <td id="cge46"><option id="cge46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able id="cge46"><option id="cge46"></option></table>
  • <noscript id="cge46"></noscript><td id="cge46"><rt id="cge46"></rt></td>
  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